建築藝術

交趾陶

源自唐三彩的低溫陶燒,清代中葉由福建泉州一帶傳來台灣,多作為再屋脊及牆上水車垛裝飾之陶塑。它要先用瓷土塑形,然後繪釉入燒製而成,一般燒的溫度皆只八、九百度左右,屬於低溫陶。釉藥色彩豐富、胭脂紅最出名,可作細膩之藝術表現。缺點是硬度不夠,容易斷裂,因之陶降製做時,尺寸無法放大。若欲作一尊較大物或走獸,通常要分解成數小片分別燒製,完成之後再予組合,交趾陶或交趾燒之稱法在日治時期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