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築藝術

彩繪

彩色裝飾性的繪畫,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徵之一。秦漢時期從器物與歌賦中可以看到朱、白兩色的彩繪圖案,這一時期的彩畫紋樣大採用綾錦紋,說明建築彩畫直接脫胎於木衣綈繡的做法。至南北朝佛教藝術得長足發展,受西域和古印度的影響,產生了許多新的建築裝飾圖案,如卷草、蓮瓣、寶珠等。隨唐五代建築彩畫多用丹粉刷飾及七朱八白,風格雄健。兩宋時期建築彩畫,無論在技術和用色上都有很大發展,一反隨康時期古的丹粉刷飾而日趨華美,有"絢麗如織繡"。宋《營造法式》較詳盡記錄這一成就,並附有圖樣,說明六種主要彩畫形制。明清在兩宋基礎上進一步發展,把建築彩畫推向新的階段,其用色和圖案日趨程式化、標準化。根據圖案組織,可分為和璽、旋子和蘇式彩畫數種,分別用於不同等級和性質的建築上。

木結構應用

木結構上塗油漆原來是一種防護措施,後來成了美化建築物的重要手段,並具有"明貴賤,辨等級"的封建等級意義,以柱子為例,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天子用紅色,諸候用黑色,大夫青色,一般官吏用黃色的規定。宋代規定百姓家屋不得用五彩作裝飾,這樣在建築彩繪藝術發展上有不同程度影響。

樑枋的應用

在樑枋的彩繪上除蘇式彩繪外,則以旋子及和璽彩繪為主。旋子彩繪係以牡丹花變形的旋子花紋為藻頭裝飾的重點;而和璽彩繪則多用於宮殿建築,題材則以象徵權威的龍鳳為主,色調濃重華麗,充分顯示帝王之家的氣派。一般的亭、台、樓閣及檐廊等小式建築多用蘇式彩繪;在大型建築或重要的儀典建築則以旋子及和璽彩繪為主。現今台灣的建築彩繪,基本上即屬於蘇式彩繪系統。